“袁”趣课堂,燃糠自“兆”
时间在轮转,重复着轨迹,教书育人路,永远不位移。我们的老师,不管年长年少,无论线上线下,永葆教育初心,用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对学生的关爱,对学科的钟情。
N01厚积薄发,“袁”趣课堂
袁利英,物理教师,踏实肯干,厚积薄发,化茧成蝶,在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物理学科组中脱颖而出。她的课有趣、有料、有生活,把枯燥无味的理论、概念和定律通过实验证实其来源于生活,影响着生活,让学生乐学爱学。
花心思才会有意思
“我们把玻璃杯倒过来,会怎么样?”袁利英老师抛出疑问,有学生说:“水会流出来!”立马就有学生反对:“纸会贴在玻璃杯上,水不会流出来!”走进袁老师的物理课堂,几个学生正在讲台上做物理覆杯实验,在她不断的追问下,学生大胆猜测,积极思考,实验验证,概念就在学生的实验操作中生成了,印象深刻。往往下课铃响了,学生们还陶醉于物理实验中,物理课真有意思!
学生需要“袁”头活水
物理学科是八年级的起始课程,对于新课程,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,可随着物理概念的增加和物理现象的变幻莫测,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存在差异,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学习障碍,使得积极性受挫、进而丧失信心甚至产生畏惧心理。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保持兴趣并积极主动参与成了一大难题,经过反复思考,细心的袁老师发现学生做实验时积极性最高、注意力也最集中,这作为激发学生兴趣,扫除学习障碍的突破口多好啊!袁老师潜心研究教材,尝试让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操作,从生活中发现知识的奥妙,探究现象背后的原理,或倒推某种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,结果发现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越来越浓厚。
实验撬动思维火花
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袁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,鼓励学生创新、改造课本的实验,用不同的探究方式或实验操作寻求差异,从差异中找规律。袁老师的课堂变了,“让学生动起来,让知识活起来”,用实验撬动物理课堂,用问题碰撞思维火花!在实验教学中,她鼓励学生动手试试,培养探究能力。学生在她的引导下有目的、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和操作,经历了“提出问题、猜想与假设、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、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、分析与论证、评估、交流与合作”的科学探究过程,提高科学探究问题能力。课堂上,她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在学生面前再现,学生了解到物理知识在生活、生产、科技和国防等方面的应用,学生真正的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,真正地从生活走向物理,从物理走向社会。
NO.2“兆”步就班,唤醒课堂
刘兆老师,郑州市高新区师德先进个人,八年级历史老师,历史组备课组长,多次被评为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优秀教师、优秀备课组长。在历史组包科领导董震校长的引领下,她多读书、勤思考、改进并丰富课堂活动设计,课堂充满着笑声和掌声,深受学生们的喜爱。
故事唤醒课堂
大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:“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,而在鼓舞和唤醒。”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无穷的宝藏,你不知道他们有多少潜力可以挖掘。刘兆老师的历史课堂最大的特点是学生课堂参与度高,师生关系融洽。在教学中,她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导,千方百计让历史课成为最轻松愉悦的课堂。所以在历史课上,她总是用一些历史故事和典故吸引学生的兴趣。除此之外,还给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,在历史课上,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历史小老师,他们可以在课堂上讲历史故事,表演自己编排的历史课本剧,自己讲解历史问题。
习惯付出,自然完美
刘兆老师非常重视教研和备课,每次教研和备课她都会认真对待,积极准备,踊跃发言、虚心倾听,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完善。每节课课前,她都会再次认真钻研教材,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,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。课内,她关注每一个学生,用准确又幽默的语言传授历史知识,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爱上历史,把历史课变成每个学生有事做、每个学生有收获、每个学生都喜欢的课。多年来,她始终保持着一个非常好的习惯:每节课备好课后,自己先模拟进行无生授课,直到自己满意后才登台为学生讲课。正因为她每一节课都认真对待,默默付出,所以,学生们评价老师,“上台即完美”!
非兴趣无以热爱,非热爱无以坚持。对教育应永远捧着一颗爱心,怀着一种激情,带着一抹微笑,让学生在真情对话中享受快乐,获得真知,把有意义的学习变得有意思!
撰稿:任春利
审核:董俊强